
產後前2週嚴禁吃酸、鹽、醋、生冷食物、稀飯、牛奶、果汁、涼性水果,以免導致肌肉無力、內臟鬆弛不易收縮的後果。
鹽分會發生凝固水分或血液的作用,酸會使人體細胞遲緩,內部器官和肌肉鬆弛、下垂。醋也會影響產後正常內臟的肌肉或其肌體,導致肌肉無力、下垂、鬆弛。
水分補充改以米酒水代替。
⋯⋯ 產後或小產後內臟的膜非常鬆垮脆弱,此時喝水,水很重,且水分子會擴散,讓內臟無法收縮回來,而造成內臟下垂的體型。
因為人體內臟和器官各自為政,各司其職,彼此間有膜相連,血管神經是連在一起的,產後這些膜失去彈性,如果喝水水分子擴散,當它被膜吸收後,會形成重量,再受地心引力影響,就會向下拉扯。
產後汗症
產後汗多是大部分婦女剛生產完汗出較平時為多的現象,尤其是當進食後、活動後或睡眠時,這是因為產後氣血驟虛,腠理不密所致,大約在七天後營衛自調而緩解,不做病論。但若汗量過多時持續時間過長則要分成陽虛或陰虛。產後疼痛
產後身痛是產後常見的疾病可以分為肌肉痠痛與關節痠痛。一般而言身上的痛多有風邪,基本辨證時要考慮血虛血瘀及風寒等因素。
另外還有一種證型要注意就是腎虛,因為腎主骨,由於妊娠時由腎氣養胎,耗損腎氣,生產時內分泌變化,在恥骨處與薦椎處常痠痛久而不癒,則當以補腎為主。
很多婦女產後會腿痛、絞痛、肌肉疼痛,這是因為生產時肌肉過度收縮及代謝廢物積存。
2012.12.28資料更新
產後傷口照護
※自然傷口
會陰傷口通常會在產後自行癒合;若是因為產程進展太快,或者在待產期間不當的用力所導致的陰道撕裂傷,則往往必須藉助外科修補術加以縫合,才不致延緩復原的時間。所以切開處的傷口大約在3~4個禮拜即可完全癒合。
對策:泡盆~用熱開水加烏龍茶包或優碘,沖泡成茶水,降溫後使用。
※剖腹傷口
由於手術傷口範圍較大,表皮的傷口在手術後5~7日即可拆線或取除皮膚夾,但是,完全恢復的時間大約需要4~6個禮拜。想要讓傷口長得漂亮的原則就是「無為而治,休養生息」。讓傷口慢慢地長起來。很多人誤以為膠帶要每天換才乾淨,可是每天撕下膠帶又貼新的上去,傷口等於每天被打擾,反而容易有疤痕形成。建議自剖腹產日算起10天內傷口先不要碰水。之後洗澡弄濕時,把膠帶擦乾就可以了,不必要每天換膠帶。偶而如果今天汗比較多或膠帶比較髒,提早換一下膠帶也是無妨,要不然就一個星期換一次,持續半年。準此原則,即使不是用整型外科昂貴的膠帶,其實也可以照顧出看不出來的傷口喔!
產後調養:
產後坐月子的目的,是指生產完後藉充分的休息,以恢復懷胎以及生產時所消耗的大量體能,並搭配均衡、特別的飲食,以補充懷孕、生產及哺乳時所需的營養,藉此調節體質,以達到產婦更健康的目的。
坐月子同時也是中國女人特有的福利,更要懂得把握這份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──中國式傳統坐月子方法。
坐月子是女性一生中增進健康的最大良機。
在懷孕10個月的時候,貯存於母體內的東西,會在生育時隨著胎兒一起排出,在體內發生重新創造的作用。也就是說,母體內已產生大規模的新陳代謝,嬰兒會給母體帶來新的青春和活力,甚至能藉此治療懷孕前的疾病。所以產後的調養是不容忽視的,若調養不足,將來極易發生包括癌症在內的慢性疾病……。
產後吃有助益的食物
莊淑旂博士飲食要訣
葷食坐月子飲食3大要訣
一、滴水不沾
產婦只要喝下一滴水,就會變成大肚子的女人,意思是說:水和其他飲料(尤其是冷飲),會對新陳代謝產生不良作用。尤其產後全身細胞呈現鬆弛狀態,此時若喝下過多的水分,質量重的水分子進入體內,水分子會擴散,便會破壞了細胞收縮的本能,而造成了水桶肚,並易造成內臟下垂的體型。
所以坐月子期間所有的料理,包含飲料、蔬菜、藥膳甚至薏仁飯,均應以米酒水(將酒精完全處理掉的米酒)做全程的料理。
二、溫和的熱補
產前涼補,產後熱補,但要溫和的熱補,其要領有:
選用老薑
老薑可調味及促進食慾,溫潤子宮,老薑不去皮,乃因薑皮有利尿、消腫的效果。故坐月子料理所使用的薑應為老薑,且於料理時必須先爆透,亦即爆至薑片兩面均「皺」起來,但不可爆焦黑了。
老薑可調味及促進食慾,溫潤子宮,老薑不去皮,乃因薑皮有利尿、消腫的效果。故坐月子料理所使用的薑應為老薑,且於料理時必須先爆透,亦即爆至薑片兩面均「皺」起來,但不可爆焦黑了。
選用慢火烘焙的胡麻油(黑芝麻榨的油)
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具有養血、潤腸之效,更可促進食慾,防止便秘。一般炒焦的麻油,顏色為深黑色,產婦若吃了這種麻油容易上火,故應選擇顏色為棕色、微帶透明感的胡麻油作為烹調較佳。
用米酒水或全酒料理
絕不能用私釀酒或米酒頭;且全酒需將酒精成分完全揮發掉才可食用,否則對肝腎有不良影響。
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具有養血、潤腸之效,更可促進食慾,防止便秘。一般炒焦的麻油,顏色為深黑色,產婦若吃了這種麻油容易上火,故應選擇顏色為棕色、微帶透明感的胡麻油作為烹調較佳。
用米酒水或全酒料理
絕不能用私釀酒或米酒頭;且全酒需將酒精成分完全揮發掉才可食用,否則對肝腎有不良影響。
三、階段性的食補,嚴禁產後立刻大吃大喝
產後產婦多半氣血兩虛,故在坐月子期間要食用補氣、 補血、補筋骨的中藥膳。且產後需按身體恢復的狀況來進補,第1週以排泄、排毒為主,第2週以收縮骨盆腔及子宮為主,第3週才開始真正的進補。
產後2週內,因身體內臟尚未收縮完全,疲勞亦未完全恢復,此時若吃下養分太高的食物,身體是無法完全吸收這些養分的,過多的養分,反而會造成肥胖、拉肚子,甚至有可能因為吃下太多的養分,無法代謝,使其跑到荷爾蒙旺盛的地方,被不正常細胞吸收而產生異狀,例如:子宮肌瘤、卵巢巧克力囊腫、卵巢瘤、乳房纖維瘤或腦下垂體瘤。
但需特別注意,產婦的身體較一般人脆弱12倍以上,故要注意中藥的份量不可太強;且中藥膳並非治療症狀之用,故最好在產前即尋找專業諮詢,依據個人體質,選擇適合的藥膳食用。
養肝湯可排解麻藥毒性
養肝湯的作用在幫助排解麻藥毒性,也可減輕手術後的疼痛,最適合剖婦產的孕婦;自然產的孕婦喝此湯,則生出來的小寶寶皮膚特別水嫩。
通常養肝湯一共要喝上3週,產前喝1週,產後繼續喝兩週,須注意的是,產前1週用水煮,產後2週則改以米酒水來煮。此外,養肝湯的每日份量宜分2~3次喝完,且不可超過280cc/日,否則較易上火。
另外,有些原本預計自然產的產婦會因意外的情況而臨時進行剖腹產手術,因而沒有喝養肝湯的準備,遇此情況,不論是自然生產或是剖腹產者,均應於產前一週即開始喝養肝湯,多喝幾日亦無妨,如此便萬無一失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剖腹產者因有傷口,故分娩後需要服用的生化湯,1日量須至少分3次以上來喝,最好將其存放於保溫瓶內,一次喝一口,分數次喝完,否則很有可能造成子宮收縮太快而影響到傷口輕微的疼痛!
小產坐月子可調養身體機能
「小產」無論是自然流產或是人工流產,均應完全比照坐月子的方法,好好休養至少40天。
很多人認為小產根本不需要仕月子,殊不知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孕婦乃屬於瓜熟落地,待胎兒成熟後自然分娩出,如此對母體的傷害將大大減少;然而小產者因胎兒尚未成熟即自樹上被硬摘下來,這樣對樹體的傷害,將會非常嚴重。
所以小產後的婦女,內分泌及子宮機能將嚴重失調,此時若不知要好好坐月子,將受傷的機能調整回來,不僅身體將會愈來愈差,更有可能造成腰酸背痛、皮膚粗糙、容易老化、乳房下垂、不易受孕、習慣性流產,嚴重者甚至有可能罹患子宮肌瘤、卵巢瘤、子宮內膜異位、乳房纖維囊腫、子宮癌或乳癌。
坐月子快速補充鐵質
婦女在懷孕及生產期間體內會耗損大量的鐵,包括胎兒所需、胎盤組織、生產的失血……等。尤其在懷孕期的最後三個月,為應付胎兒快速的生長,鐵的需求達到最高峰,此時孕婦本身會以增加鐵吸收率,釋出肝中貯存的鐵來調適。
通常生育年齡婦女在懷孕前約有三百~六百毫克的鐵貯存在體,內歷經懷孕生產的消秏,往往是不敷所需,大多數婦女產後已秏盡貯存的鐵質。根據國外調查,產後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,體內的鐵貯存量才能恢復回到懷孕前水準。若在此期間再度懷孕,對母體更增負擔,胎兒也可能無法獲取足夠鐵質。
一般中國婦女產後普遍有坐月子習俗,傳統的月子飲食包括麻油雞、杜仲腰子、生化湯……等,經常使用的腰子、豬肝、豬心等內臟類食物中,含有所謂的血基質鐵,是一種容易吸收利用的型式,有助於婦女產後鐵營養的補充。根據一項民國八十年在台北榮總進行的調查,台灣婦女在做完月子,短短六週內體內鐵貯存就恢復到懷孕前水準,在鐵質營養的復原上,比西方婦女更為迅速,實可歸功於老祖先流傳之智慧。